跳到主要內容

從哆啦A夢的人物角色,探討校園人際需求與因應

 

從哆啦A夢的人物角色,探討校園人際需求與因應

學校心理師 陳俐伶

 

    校園裡人際關係的建立,對孩子而言是他們在求學階段裡,認識自己是誰、擁有哪些能力、與認識別人眼中自己的過程。擁有比較友善的人際經驗,有助於孩子累積成功經驗,發展自信心,以及期待自己未來能成為什麼樣子的人。

    以我們熟悉的【哆啦A夢】角色為例,大雄時常被胖虎欺負(例如:不聽從胖虎的話,便會挨揍或是被胖虎搶走漫畫書等)小夫則在一旁成為旁觀者助長了胖虎的氣焰,而大雄作為一個自信心較弱的孩子,面對被欺負,往往只能哭著找哆啦A求助。,反觀,靜香樂於分享且見義勇為,小杉則是品學兼優,是位個性較為溫和的孩子。

    上述不同角色,我們看到了各自的需求:胖虎透過欺負他人得到團體中的權力地位;小夫與團體中的中心權力同盟,藉此保護自己不受欺負;大雄因為比較膽小退縮,成為需要被關心的對象;而靜香和小杉,則因為有比較好的社交技巧及學習表現,擁有許多朋友。

    回到校園的情境裡,我們同樣觀察到每一個孩子的特質和人際互動的技巧都不太相同。然而面對不同的孩子,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觀察到孩子的需求,提供適當的介入,減少不友善的人際互動,甚至是霸凌的發生。以下提供一些介入的指引

★身為學校老師,你可以這麼做

1.結合班級經營,營造班上的團體氣氛,以互助共好取代競爭較勁。

2.協助孩子學習尊重每個人的獨特,並引導孩子同理每個人的差異。

3.不急著判定誰對誰錯,善用5W1H1F技巧來釐清事件。

    在處理人際衝突時,往往會不小心落入誰對誰錯、評判是非的迴圈中,但面對眼前的孩子,重要的仍然是回歸教育。我們可以用發生什麼事(What)、和誰(Who)、什麼時候(When)、地點在哪裡(Where)、為什麼選擇這樣做(Why),了解孩子遇到的困難、如何解決困難(How)。關心感受(Feel),協助孩子覺察自己的言語、行為,甚至進一步理解彼此的感受,進而修復及重建友誼。

★身為家長,你可以這麼做

1.成為孩子的行為楷模,傾聽陪伴

    陪伴孩子一起了解與朋友互動的經驗,討論解決的策略,協助孩子透過經驗來學習,如果遇到不友善的對待時,可以如何自我保護和尋求協助,從陪伴支持尋找更合宜的溝通策略。

2.協助孩子情緒表達

    平常多利用不同人際互動情境的對話練習,協助孩子辨識與覺察自己的情緒,若孩子語言能力尚未成熟,則由家長協助將孩子心中的情緒表達出來。

★身為學生,你可以這麼做

1.遇到人際困擾的時候,可以適當求助校內的導師、輔導老師,或是其他可信任的師長。

2.明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期待。

例如:「我很生氣別人這樣對我,我會先和老師討論解決的辦法,試圖找到處理意見不同的方法。」

    總之,身為教育工作者或家長的我們,除了關心孩子外,還可以進一步認識孩子個別的發展階段和成長經驗,並試著了解孩子們互動間的故事。如此一來,或許能讓我們面對需要協助的孩子時,除了保護、指正外,也習得合宜、尊重的人際互動方式。最後,如果你遇到或看見不友善的對待時,請勇敢的尋求協助,一起共創友善校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