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3月, 2025的文章

我想說,但是我說不出口…──陪伴選擇性緘默症兒童適應學校情境

林德真學校心理師           希希在家裡是個活潑愛搞笑的小孩,可以跟姊姊一起唱歌跳舞、跟哥哥一起扮鬼臉、跟媽媽分享很多學校的事情,但只要一到學校動作就會變慢,下課都坐在自己位子上,不敢去上廁所。同學或老師跟希希說話,希希會全身僵硬,像冰棒一樣凍住,沒有表情,內心其實很想說話但好像被鎖喉一樣,說不出話來…           像希希這樣在家裡跟學校判若兩人,是選擇性緘默症兒童很典型的樣貌,他們在熟悉自在的環境中,跟一般同齡的孩子一樣可以表達、可以玩耍,但在不熟悉的環境裡,無法言語、溝通,甚至無法如廁、遇到危險時也無法求助。      給家長的建議           當你發現孩子特別內向害羞,轉換環境一個月後仍舊無法跟人互動、表達自己時,也許可以考慮以下建議: 主動尋求醫療資源           選擇性緘默症兒童(以下簡稱選緘兒)通常進入幼兒園或國小才會被老 師辨識出來,因校園情境常是選緘兒最感到焦慮或害怕的地方,家長往往第一時間難以置信,而延誤治療。然而,老師接觸許多同齡生亦長時間與孩子相處,老師的建議通常具備參考價值,若家長有疑慮可盡快就醫讓兒童心智科醫生來判斷,並儘早開始治療,把握黃金時機。           再者,有醫療體系的診斷,有助於在學校幫選緘孩子申請特教身份,讓孩子在轉換年段時可以適配到合適的老師,在學習過程亦可因每個孩子選緘程度差異性,讓特殊教育給予小班制、個別化的學習資源。 參與選擇性緘默症相關協會或社群            面對在家中能夠自在說話、遊戲、清楚表達的孩子,卻在學校一個字都說不出口,家長在心急之下很容易把自己的擔心變成指責孩子的言語(例如:你說啊~你明明就會說話,在學校怎麼變啞巴?)目前在台灣有『台灣選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