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我可以選擇,我想愛誰嗎?—淺談同志孩子的煩惱



陳怡睿 學校心理師


「我以前都覺得我很奇怪,直到發現原來有人和我一樣是男生、也喜歡男生,我才覺得我好像沒那麼不正常。」

「我不敢讓我媽知道原來我喜歡的是女生,不然會掀起一場家庭革命吧,我怕她到時候就不要我這個女兒了。」

坐在眼前的孩子,小心翼翼透露出他們藏了好一陣子的困惑與秘密,同時,這也是在他們心底最深的害怕與擔憂。


面對孩子在人際交往的議題,我們總是有許多的煩惱,擔心他太早近入情愛關係,擔心他對愛情的看法,擔心他對性的好奇。或是因為從小觀察到他的性別氣質、喜歡往來的對象和其他孩子不太相同,懷疑他的性傾向會不會與這個世界的主流價值觀不同,甚至想像有一天,若自己的孩子說出他是同志,不知道該如何反應才好,心裡產生好多的想法與感受。

也許會感到相當震驚,甚至想否認一切,認為這些事不會發生在我的孩子身上;也許會感到迷茫,不知道要面對多少人的眼光,不知道該怎麼去面對這樣的事;也許會感到害怕,好怕他成為其他人口中「那些」性伴侶複雜、感染愛滋病的同志;也許會感到擔心,猜想他的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多少挫折,未來的人生會有多麽辛苦;也許會感到失望,因為他不是自己期待中會組成異性戀家庭、生小孩讓自己抱孫子的模樣;也許會感到自責,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才讓他變成這樣;也許會想,他還有沒有可能「變回來」、當個「正常人」?

會有這些想法與情緒都是相當正常的,也不是誰的錯,因為大多時候,我們總是習慣「預設」人們符合主流的價值觀,而對於不熟悉的文化與族群,大多只能聽從新聞媒體、街坊鄰居或親友所傳遞的訊息,形成自己的認識與想像。在那樣的情況下,很有可能不小心就產生了某些誤解與偏見。於是當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同志時,會有諸多如同上述的反應,難以接受,也難以面對。

但你知道嗎,此刻你所感覺到的情緒,極有可能,你的孩子已經獨自面對了好長一段時間。

他可能跟你一樣,不知道該如何面對,想過好幾次,希望讓自己變成這世界所謂「正常」的孩子;他可能擔心其他人對自己的異樣眼光,所以對於這樣的話題避而不談,默默承受他人的閒言閒語,不知道該怎麼接納這樣的自己;他可能會擔憂,他的出櫃,會不會因此讓身為照顧者的你「入櫃」,讓你與他承擔相同的壓力;甚至他可能會害怕,因為不知道你會不會接受這樣的他,會不會因此而不要他了。許多身為同志孩子的煩惱,最大的恐懼與痛苦是來自於家庭,因為他們都非常渴望,真實的自己能夠被接納與認同,特別是,身為照顧者的你


你可以試著開始這麼做:

1. 安頓自己的情緒,尋求陪伴

要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志,並不是個簡單的課題,可能會需要一段時間。首先,請你先與自己的情緒共處,告訴自己,無論有什麼情緒都是可以的。你可以閉上眼睛、深呼吸,試著讓自己平靜下來,或是尋求親友的陪伴,和自己聊聊。待自己的狀態逐漸穩定,可以再進一步的詢問自己,讓你難以接受的是什麼?你的情緒背後代表的是什麼?當你能理解自己的想法與感受,才更有機會靠近你的孩子,也才能傾聽孩子的心。

若經過一段時間仍感到有些難以面對,鼓勵你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,像是孩子學校的輔導處室教師、心理師、社工師,或是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所提供的「同志父母諮詢專線02-2392-1970」,專業人員會確保您的隱私,給你適切的協助,另外也有「同志父母系列聚會」、「同志父母個別會談」,讓你有機會和他人開啟對話,安放自己的情緒。

請你記得,會有情緒都是正常的,這些情緒代表的是,你對孩子深深的愛。而你情緒的穩定,也將給予你的孩子最大的支持。


2. 擴充自己對於同志族群的認識

對於不熟悉的族群我們總是很容易有自己的想像,比如「同志就是不正常」、「同志容易有危險性行為」、「和同志朋友相處久了就會變成同志」等,但事實上,同志和一般人沒有不同,性傾向也無法以單一的先天或後天因素來劃分。更何況請你思考看看,在這個多半是異性戀的主流社會中,倘若性傾向能互相影響,那這世界又怎麼會有同志的存在呢?之所以會產生那些偏見,都是因為不夠了解所導致,和性傾向無關。

邀請你試著接觸關於同志族群的相關資訊:

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https://hotline.org.tw
台灣同志父母愛心協會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arents.LGBT/
多元性別心理健康促進資源平台 https://lgbthealth.org.tw

多一點了解,你將會發現,性傾向就如同有些人是右撇子,有些人是左撇子,僅僅只是多數與少數的區別,沒有任何的不同。


3. 真誠與孩子開展對話,表達你的支持

雖然你可能對同志族群還不是那麼熟悉,也許一時之間也很難接受與認同,但即便如此,你仍然能試著靠近你的孩子。你可以表達你想要理解他的心意,傾聽他的想法與感受,可以告訴他你愛他,你會陪他面對這段認識自己的過程。請你相信,只要你願意待在他身邊,無論未來的日子有多麽辛苦,無論這個世界有多少人能夠認同,他將可以因為有你的支持,更喜歡與接納自己。

讓我們試著以行動告訴他:「無論你想愛誰都可以,無論你是什麼樣子,我都依然愛你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