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陪伴衝動性高的過動孩子
陳祈卉 學校心理師
「這孩子在班上常常情緒一來就攻擊別人,或是翻桌摔東西,弄到同學老師都受傷,大家都很怕他」
「這孩子只要情緒一爆炸就持續好久,大吼大叫的,整堂課都沒辦法上,每個禮拜這樣,我真的好無力」
「有幾次他情緒爆炸就往外衝,作勢要跳下去,有時候分明就是他犯錯,有次只是提醒他三次趕快繳交欠很久的作業,他就爆炸了,我到底要怎麼教他…他這樣我覺得好有壓力…」
以上在老師們教學生涯中,可能都碰過幾個這樣的孩子。面對孩子這些失控衝動的情緒行為,師長們在教養上常感到相當頭疼。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,相信大家對這名詞並不陌生。師長們通常會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、靜不下來、干擾課程、大小衝突不斷等等。如何確定孩子是否為ADHD,需經由身心科醫師對孩子一系列的評估測驗結果、生活狀態等資料進行診斷,並訂定後續處遇計畫。
引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,大部分與腦部發展有關,後天的環境與心理因素也可能是誘發原因,例如身處家暴環境,或焦慮與不安全感相當高的孩子。而生理層面因素,讓過動孩子在衝動控制及注意力方面,難以像一般孩子一樣,導致在課程中常常無法好好學習,或是擁有順遂的人際關係,並且錯誤一犯再犯。因此成長道路上,身為大人的我們若能給予適當的引導,孩子一定可以有所進步。
教師與父母可以如何因應孩子的衝動情緒行為?
1.
觀察情緒引爆點:通常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地雷,並且常常是隱微、多樣的,例如孩子覺得被催促、被糾正管教、被誤會或覺得不公平等等。師長們可以加以觀察,再引導孩子覺察,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地雷與情緒模式。
2.
先讓情緒降溫:通常衝動型的孩子,情緒都來得快、強度高,當觀察到孩子情緒快要衝破理智線,身旁的師長首要先協助孩子將情緒慢慢降溫,此時即使覺得孩子說出的內容相當不合理,像是在強詞奪理,也暫時先不對孩子說教或講出刺激性的言語,目的是不讓孩子情緒失控,進而做出攻擊性行為。
當下師長可用穩定的口吻,先反映出孩子當下的情緒(生氣、失望、難過等等),讓孩子感到被同理,當孩子感到被理解,通常情緒會逐漸軟化。同時師長也提醒孩子慢慢冷靜下來,待冷靜後一定會好好聽孩子說。
3.
情緒冷靜後的會談:事件後的討論,最好等孩子恢復理智之後再進行。可以先關心孩子狀態,讓孩子說說想說的或想抱怨的,大人們也先接納並傾聽孩子主觀感受,讓孩子防衛慢慢降低。在討論時大人們可以溫和而堅定的口吻,與孩子們檢視事件的發生,討論孩子的感受與想法、該如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以及以後可以如何更好的因應等等,例如當感到情緒快失控時,可以到哪裡找信任的老師幫忙。
4.
為自己衝動行為負責:孩子們在失控時傷及他人,他們也必須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可以與孩子討論該如何做,例如當面道歉?或是用寫紙條的方式等等。有的孩子一開始可能相當抗拒,但經由幾次的討論與鼓勵,甚至陪著孩子一起做,孩子會開始願意嘗試。
學校系統合作
面對班級中有攻擊力高的孩子,全班同學及教師皆相當有壓力,也會感到害怕,相當需要學校給予人力支援,並以保護大家的安全為首要目標。
1.
學校針對此班級訂定SOP:當危機發生時,班級如何向各處室求援,人力如何配置前往(建議有男性教師陪同)等等,皆需要各處室及教師們一起召開會議討論,並且在每次嘗試後滾動式修正。
2.
入班輔導:讓全班同學理解此孩子目前狀態,並說明該如何與這位孩子相處,大家學習如何自我保護是相當重要的。同時也引導班級同學與老師說說內在情緒與想法,讓大家有機會紓解心中的壓力與疑慮。
導師可以如何做
1.
班級經營:導師先能理解並接納孩子因生理層面影響,難以自我控制。同時讓班級理解孩子的困難,鼓勵大家接納。在訂定班級規則上,盡量具體、簡單明確。
2.
營造孩子的成就感:過動的孩子可能無法像一般的孩子一樣安靜上課,常常干擾課堂、丟三落四,課業零零落落。在班級中教師可以適時地請他們當小幫手,例如幫忙按電腦、發材料等等,除了讓坐不住的孩子可以合理地在課堂中活動,也讓孩子更有參與感。另外可以搭配集點獎勵制度,教師給予明確的規則與約定,具體獎勵做得好的部分,讓孩子學習好的行為,同時增加成就感。但切勿給予過高的目標與要求,以免孩子感到挫敗後便放棄。
家長可以如何做
1.
引導孩子覺察情緒並給予情緒教育:改變的第一步,要先能覺察。父母平常可以多引導孩子表達情緒與感受,例如在聊到學校或生活事件時,可以多問問孩子感覺是什麼?感受到什麼情緒?想法為何?並教導孩子可以如何好好表達與情緒因應策略,例如「我現在很生氣,我需要進房間冷靜」。而父母也需要以身作則,示範如何好好表達情緒。
2. 與醫療或相關專業人員密切配合:若孩子經醫療評估,是需要用藥,或安排心理師與相關課程等,家長需盡可能配合並討論。在專業的介入,以及父母教養同步配合之下,孩子會逐漸進步。
3. 給予鼓勵與肯定:孩子面對自己有過動症,常常失控闖禍被師長責罵,看似攻擊力強大的外在,其實內在常常是自卑的。因此看見孩子的亮點,協助孩子發展強項,例如體育、手作繪畫等等,另外適時具體肯定有進步之處,讓孩子在成長中仍然能保有自信。
4.
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與有愛的親子關係:父母面對過動的孩子,常常需要嚴厲地管教,也可能與孩子衝突不斷。但父母首先了解何謂ADHD,並接納孩子因腦部發展因素而有控制上的困難,在理解後較能理性看待孩子。在教養過程中,讓孩子有機會表達,親子保有彈性溝通,並讓其感受到包容與關愛,是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保有自信與增進心理素質重要的一環。
面對孩子有過動症,家長及教師們常感到擔憂與挫敗。然而他們有很多事物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練習,也需要大人們不厭其煩一次次引導與陪伴。但相信在師長們接納與有愛的陪伴下,隨著慢慢成長,孩子的衝動行為會逐漸趨緩。「即使孩子天天都在犯錯與道歉,我們還是要對他保有相信」,讓孩子了解即使自己不完美,也可以對自己有自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