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哆啦 A 夢談霸凌 學校心理師 陳靜如 哆啦 A 夢是小時候再熟悉不過的卡通,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總是考零分的大雄,以及喜歡欺負弱小的胖虎等這些角色。前幾天有機會重新看一次電影版 (Stand by me) 的動畫,其中有一幕是大雄為了讓哆啦 A 夢放心回到未來世界,鼓起挑戰胖虎被打得鼻青臉腫,我先生看著這一幕問我:「這算不算霸凌?大雄即使被欺負還是離不開這個團體,算不算是種霸凌?」這讓我靜默一下,以受傷的狀況會很想說:是,如果我是他媽媽心疼死了,好想說是。以大雄不斷被捉弄的狀況,也很想說:是。但是,這似乎是一個過於簡單的二分,似乎無法讓我很果決說「是」。 看著大雄勇於挑戰胖虎被打得鼻青臉腫,很難說他被霸凌,是因為他終於試著對抗而不願只是待在弱者的位置,認真要講是兩個人對決。雖然打架本身不好,但就背後的動機而言,大雄終於透過自己的努力振作面對「害怕」,而透過大雄的不認輸,胖虎也發現原來大雄不是只會哭和討救兵,對於不一樣的大雄而認輸,這個「不一樣」有很大的意義,對雙方都是,要說霸凌好像不是。 也許該看看霸凌的定義:仗恃著團體或權力,在力量失衡的情況下,對身體、心理、財務、權利造成損害的惡意行為。就定義而言,大雄平時與胖虎、小夫的相處比較接近霸凌,例如胖虎總是用他的拳頭「要」到漫畫,大雄每每都莫可奈何。但是為何我們小時候看不會覺得是霸凌呢?看起來很弱的大雄,其實也會時不時的反抗,雖然是用哆啦 A 夢的道具,但他也因此有能力去面對強者,有時也真的整到胖虎、小夫哇哇大叫,我們也感到大快人心,所以他們的互動要稱霸凌,也還不到,大雄還是用他的方法反抗回去了,他有靠山叫哆啦 A 夢。我們小時候或多或少都經歷過類似的狀況,兩個孩子的衝突往往雙方都會有點責任,在孩子們的世界會以自己的方式彼此碰撞與摩擦,同時是相互切磋與認識彼此,多少就是「不打不相識」。 那麼,到底怎樣算「霸凌」呢?重點在 過度的權力失衡 ,在加上另一方完全無法反抗,這種絕對的強讓對方無從反抗,就是霸凌。尤其之前上新聞的高雄霸凌事件,就很典型是絕對的強對無法反抗的弱,讓看到的人震驚不已,有種今非昔比的感覺,會讓人想問到底發生什麼事?接下來,將會從根源、文化等不同的角度去看霸凌的產生,試著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因應。 根源與文化 霸凌的根源:「人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