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0月, 2022的文章

陪伴孩子梳理人工流產的心路歷程

陪伴孩子梳理人工流產的心路歷程 學校心理師 張怡祺 從小品學兼優的女孩,升上高中持續努力讀書並遇見了男友,沒有感情經驗的兩人,編織著純真、喜悅的穩定氛圍,自然而然地發生關係,歡愉後緊接著是生理期遲來的訊號,驗孕發現肚子裡有了小生命,兩人向家長坦誠,唯獨女孩以外的人都建議人工流產。女孩慌亂中被迫接受這個做法,在診所服下墮胎藥,隨之而來的劇痛嚇壞了女孩,接著拾起伴隨鮮血落下的胚胎,平靜地將其捧在手掌心 … 1. 孩子的心聲 看似堅強的妳在諮商室門關起的那瞬間潰堤,一個寶貴的生命從體內離去, 失落的情緒漸漸浮現,醒來就哭,哭累了就睡,頭痛、腹痛與嘔吐感不時交錯,讓妳越來越難到校,因而進到輔導系統與我碰面。 從小和孩子般的母親相依為命,使妳發展出親職化樣貌,照顧好自己之餘,還得提點母親把日子過得正常些,好獲取安全感與我能感。雖然心疼妳的境遇,卻也看見被動發展出的親職化,反而成為妳梳理流產經驗的助力,為生活找回控制感。記得結案那天妳說:「老師,如果妳以後遇到跟我一樣的學生,可以把我的故事跟她們分享,讓她們知道有人曾經走過這條路,以及是如何走過來的。」有幸成為妳人生載浮載沉時的浮木,陪妳細數淚痕裡的故事,見證妳從擺盪在憂鬱的邊緣,茁壯地踏上下一個旅程,我很樂意帶著妳的勇氣,繼續陪伴相同境遇的學生。 2.    給家長的建議 身心發展未成熟的孩子面對懷孕壓力,在個人層面,會因事出突然產生驚嚇、慌亂與罪惡感,尚有荷爾蒙作用所帶來的不適。在關係層面,可能經驗男方的害怕、逃避與不知所措,或是擔心求助師長被通報或建議休學,只好以不適切的方式處理,造成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建議家長盡量避免責備和說教,理性陪孩子一起討論除了流產尚有其他選擇,如留養、寄養、出養,分析不同情況的可能發展。這世代的孩子主見鮮明,選擇留養的比例提升,家長面臨孩子決定留養本身也需要支持,建議可 和學校合作, 依教育部訂定《 學生懷孕受教權維護及輔導協助要點》, 透過諮商輔導、彈性處理成績與請假、生涯規劃、及補助申請等 協助 完成學業,讓孩子在經驗中學習到人際信任及處事方式,提升問題處理能力,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 3.    給教師的建議 將諮商歷程整理成以下四個階段,提供師長陪伴學生面對流產後的參考: (一)自我照顧:正常吃飯睡覺以因應指考,透過讀書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