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爸媽的青少年正向管教策略 學校心理師 楊明諭
其實在青少年階段,管教的目標是在孩子有需要時給予「引導」,給予期待和規定的「提醒」。爸媽可以參考以下幾個策略:
一、 非批判性的態度:
青少年對被批判是很敏感的,容易因此挫折和生氣,這時進行溝通只會事倍功半、雞同鴨講。因此爸媽可以保持非批判性的態度,掌握「客觀描述觀察」、「同理對方」、「我訊息」、「具體請求」的原則。
例如對熬夜玩電動的孩子,爸媽可以這麼說:「我觀察到你昨天玩電動玩到晚上1點才睡,影響到你今天起不了床,上課遲到。(客觀描述),我知道電動很好玩,讓你捨不得睡覺(同理對方),但我很擔心你為了玩電動,影響正常作息(我訊息),我希望你可以答應我,玩電動只能玩到晚上9點,不要為電動熬夜,好嗎?(具體請求)。」
在這樣的溝通中,可以避開指責孩子,降低孩子的防衛,提醒孩子熬夜玩電動對正常作息的影響。
l 非批判性態度的原則說明如下:
如果我們能夠參與決定,通常我們對這個決定會比較願意執行,因此爸媽可給予不同選擇,讓孩子參與決定,增加執行動機。
例如我們希望孩子能幫忙做家事,如果是直接要求「現在馬上去洗碗!」反抗性高的孩子可能會拒絕。如果用「有誰要幫忙洗碗?」或是「可不可以幫忙洗碗?」的問法,如果是不喜歡做的事情,孩子也容易拒絕。
如果用「有誰要先幫忙洗碗?洗碗的待會可以不必幫忙拖地」,或是「你要幫忙洗碗還是拖地?」在選擇有代價高與代價低的不同時,我們可以預測孩子會選擇輕鬆的,就算選代價高的,也是爸媽可以接受的選擇,這樣的問法也能讓孩子更願意執行喔!。
孩子的管教問題是挑戰也是藝術,需要有耐心不斷嘗試,觀察孩子對管教的反應並修正策略,才能降低孩子防衛,讓管教更有效果!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孩子信任的引導者吧!
參考資料:<不要比較,只要教我>、<愛的語言:非暴力溝通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