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增加幸福感的心理健康操-正向心理學

 

過去傳統的心理學研究時常將焦點放在負向的心理狀態,像是心理疾病如何產生以及如何治療,但卻忽略了如何提升正向的心理功能。近二十年,學者們開始重視如何提升心理健康,增加幸福感,提倡了正向心理學。

馬汀.賽利格曼(Martin Seligman),賓州大學的心理系教授,被稱之為正向心理學之父。他提出了一個幸福理論,認為幸福包含了五個元素:正向情緒、全心投入、正向人際關係、意義與成就感。正向情緒,指的是我們對生活的滿意度以及快樂感;全心投入是一種渾然忘我的狀態,當我們非常用心在做某件事情時,會投入自己的全心全意,甚至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;而當我們做某件事情時帶來了一些超越本身的價值時,會覺得很有意義;若我們追求成功、勝利而設定了一個目標,達到目標時會帶來一種滿足感,則稱之為成就感;也因為我們都有與他人連結的本能與需求,當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互動關係時,會經歷很好的感受,這就是正向人際關係。

以上這五個元素,他們互相影響,也可以彼此獨立,都可以讓我們增加幸福感。那麼我們能怎麼做,讓自己有更高的幸福感與更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呢?以下是幾個你可以嘗試的做法。

一、三件好事。

每天睡前寫下三件你覺得當天很順利、很開心的正向事件,以及為什麼他們很順利、讓你覺得很開心。這些事件不必然是很重要的,也可能不是甚麼大事,有些可能只是生活中的「小確幸」。例如:你寫著「今天下雨了」,然後問自己「為什麼這是好事、為什麼它會發生? 」,「水庫有了進帳,不缺水了,也許今天可以安心洗個舒服的澡」。

透過這樣的練習,讓我們看見身邊正在發生,卻很容易被忽略、常被當作理所當然的好事。發生壞事,會讓你心情不好,相對的,發現身邊的好事,就會讓你覺得有好心情!

二、感恩之旅。

想想身邊是否曾經出現這樣的人,他做了一些事情,讓你有好的改變、過的更好,對你影響深遠?試著對他寫一封感謝的信吧,內容要豐富,不要只寫下謝謝以及署名。請清楚寫下你是為了甚麼具體的事情覺得感激,以及這些事情是如何影響了自己,讓現在的自己成為了一個怎樣的人,並寫下你的感受。然後,帶著這封信,親自拜訪你想感謝的人,將自己的信當念給他聽,跟他細緻地討論這封信與你們彼此的感受。

慎重表達出自己的感謝,會讓好事及愉快的感覺更深入,再透過有誠意的表達,也強化了與別人的關係,會讓你在這個經驗之後,好長一段時間覺得比較快樂、不容易沮喪。

三、強項練習。

當你在展現自己的強項時,會覺得很興奮、充滿活力、積極投入。因此,找出自己的強項(擅長的能力),然後創造機會來發揮你的強項,就有機會提升幸福感。

如須找出強項請至以下網頁註冊後即可進行測驗。進入網頁後,在右上角點選「select language」,切換至繁體中文,點選問卷-優點測試即可進行。https://www.authentichappiness.sas.upenn.edu/

四、主動—建構式回應

練習用好的方式與他人互動,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,也會增加幸福感喔,而主動建構式回應就是一種會與他人形成良善往來溝通的表達方式。這樣的回應方式,會在語言訊息中傳遞同理對方感受的訊息,並給予正向的肯定,同時進一步詢問細節,也會在非語言的訊息中,透過眼神接觸、身體姿態的投入顯示出認真地傾聽樣子,同時回應對方正向的情緒。

例如:當孩子告訴家長「我進入決賽了」,家長可以試著表達為孩子開心的情緒與笑容,認真看著孩子並告訴他「太好了,我好為你驕傲,我知道這件事情對你有多重要」,然後進一步詢問孩子「你怎麼做到的」。

以上幾個做法,三件好事是最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嘗試的,不妨可以從這個先開始試看看喔!


參考書目:

真實的快樂  馬汀.塞利格曼  遠流出版公司

邁向圓滿    馬汀.塞利格曼  遠流出版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