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北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張雯婷學校心理師 小時候,我記得自己最常玩的遊戲是各種劇情的扮家家酒,我會拿家裡的玩偶假裝是客人,我當老闆賣東西給客人(玩偶),然後把報紙撕成碎片充當著麵條或各種餐點,再拿廢紙摺成一個個紙盒,作為我開「小吃攤」所需要的鍋碗瓢盆等道具。當母親下班後回到家中,我會把那些「煮」好的料理,獻寶似的拿給她,記憶中母親會煞有其事的「阿姆阿姆」的一口口吃掉,然後說「哇!老闆妳煮的東西好好吃,可以再來一碗嗎」,這樣的回應讓小小的我很有成就感,也更加努力想做出各種有創意的「扮家家料理」。 「在親子遊戲互動中,提升孩子的我能感」 母親一次次的正向回應和鼓勵,逐漸地提升我的「我能感」(mastery feeling),她讓我在遊戲中能夠放心地嘗試各種可能性,當我實際動手做道具並且完成之後,她的肯定,則讓我覺得「我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」、「我是做得到的」。兒童時期的我,透過遊戲將真實世界幻想成自己所希望的樣子,我雖然無法控制真實的世界,但在遊戲中覺得自己能掌握外在環境的「我能感」,卻能夠幫助我在成長的歷程中,有勇氣去接受真實世界所帶來的挑戰。 「原來,這樣就是在陪孩子玩遊戲啊!」 您還記得與孩子玩的遊戲中,哪一個遊戲最讓您印象深刻嗎?或者您能夠回想曾經與孩子玩過的遊戲嗎? 以下例子是來自一些父母的回饋: A君:「我會帶大寶去公園踢球…就是他把球踢給我,我再把球踢回去給他,我們只要能夠這樣來回傳球超過五次以上,大寶就很開心了」 B君:「女兒幼稚園的時候最喜歡在家裡玩躲貓貓,每次都要求我當鬼去找她,其實家裡能躲的地方就那幾處,但我一開始都還是要假裝找不到她,等時間差不多了,再把她找出來,她就會覺得跟我玩得很開心…」 C君:「我會跟孩子玩黑白ㄘㄟˋ男生女生配和剪刀石頭布,有一次我們一直出一樣的拳大概超過七、八次以上吧,我們都覺得太有默契了,感覺不可思議」 對兒童來說,只要在遊戲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愉悅、歡樂,並且跟與之互動的大人產生一種正向的情感交流和回饋,這就是一個好玩的遊戲。以B君女兒喜歡玩的躲貓貓為例「我躲起來了,但爸媽總是會找到我」,孩子在這個遊戲中除了覺得有趣和好玩,也與互動的成人發展出安全感和信任感,他知道自己可以放心地去探索這個世界,並且相信在他需要父母的時候,父母可以適時地回應他的需求或給予協助。 「花一些時間陪孩子玩遊戲吧!」 花一些時間陪孩子玩遊戲吧!如...